核心技术

采用了先进的自适应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和规则算法,融入了海量精选病例的深度学习和内镜专家经验与指导,在传统电子结肠镜检测设备上, 保持对各型瘤样病变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优势。并且完成了对检测手法质量的数据化统计,让质量管理摆脱手动进行的低效模式。与此同时, 紧紧围绕消化系统相关疾病,对上、下消化道的常见病、多发病等疾病对应的辅助诊断也在推进中,进一步完善了产品检出范围, 很快将完成对消化疾病所对应的内镜征象的覆盖,尽可能贴合医生应用场景。

结肠镜图像处理工作站

高度集成软硬件,一体结构,无需繁琐安装,避免了用户购置计算机带来的兼容性问题及安装过程的繁琐,用户只需要将视频线连接到肠镜机设备上,开机即可使用。
  • 自动标识出息肉和肿瘤在画面上的位置
  • 数据化显示肠镜检查操作的质量水平
  • 可记录截图对应检查录像中的时间,一键定位回放。
  • 专用医疗台车,连线更少,移动方便
"常视康结肠镜图像处理工作站”是专供结肠镜中心使用的辅助检查工作站。可实现图像的显示、采集、处理、存储、录像,可以自动标记电子结肠镜画面中出现的瘤样病变, 提醒医生注意病变和规范操作,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完成图文报告,对肠镜检查的全程进行多项数据统计,生成操作质量评估报告,为质量控制提供客观数据。通过以上方式, 达到提高内镜医生结直肠腺瘤检出率和肠镜检查质量的临床目的。
采用内窥镜手术室专用显示器,拥有1920*1080顶级IPS高清屏,前置AR防眩光玻璃,外观采用全镜直设计, 有效防止手术过程的灰尘和液体污染, 满足手术室等高等级净化要求。

结肠镜智能质控工作站

本产品是一套临床应用的结肠镜检查的质控工具软件。使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,对肠镜机图像分析处理,自动识别电子结肠镜下出现的瘤样病变,实时发出信号,提醒医生注意病变和规范操作;同时系统对肠镜检查的全程进行多项数据统计, 生成操作评估报告,为质量控制提供客观数据。通过以上方式,达到提高内镜医生结直肠腺瘤检出率和肠镜检查质量的临床目的。
产品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——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和干预技术研究”(项目编号:2017YFC1308800)。并且正在申请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。

胃镜检查智能质控工作站

智能识别上消化道解剖结构。通过深度学习技术的支持,产品在胃镜过程中,可判断已检查过的解剖部位,对于未检查的部位,提示医生去完成探查,这样就避免出现漏诊。识别疾病, 产品可以识别出常见的上消化道息肉、溃疡、出血点等病变,提示医生加强观察,减少漏诊。

微内镜

2019年研发扫描式肠道黏膜微镜肿瘤原位病理检测仪,2019年4月完成专利方案撰写;
研究目标为新型探针式精准视域检测“微内镜”,是超精细内镜的升级版,以阵列式探头,大面积快速扫描肠道病变,通过细胞级图像分析实时诊断,代替传统取活检病理检测,带来革命性的医疗手段;
具体实验环节将在合作单位天津大学开展;
该项研究基于几项国际前沿微电子技术的集成整合,可实现性非常强,研发成功可能性极大;
研发完成需要耗时2年,计划于2022年中完成,注检工作预计再耗时一年于2023年中完成,并上市销售;
此产品属于医疗设备,应用广,收费高,是未来的现金牛产品。

胃动力薄膜

2020年将投资研发可食用级3D打印电路“胃内检测传感器”;
2019年4月完成专利方案撰写。该技术将纳米级别可食用金属Zn、Mg,作为可食用级高分子材料作为电路基底,颠覆传统传感器材料,以3D打印机的形式,创新使用“可食用”的打印电路,实现胃内环境监测,以及通过模拟电信号刺激增加胃动力;
整个研发过程以生物医学工程、材料学(纳米技术)、材料计算学、电子电路完成产品的系统解决方案;
最终目标是将此设备应用于胃病的临床诊断与部分胃病的治疗;
因基础技术已具备,研发将在2021年末结束,并于同期开始临床试验与CFDA申报;
该产品属于医疗耗材,应用于极广泛人群,是未来的现金牛产品。

肠道3D建模

2020年上半年研发肠道内真实环境3D建模复原技术;
肠道内真实环境3D建模复原技术(3D-SLAM-VR技术),是一项可以颠覆多项体内环境实景复原的前沿技术;
以医工结合为指导思路,将微纳米级图像传感器、地理空间位置传感器、超小尺寸雷达、测距传感器阵列等高精技术,与基础算法融合,在计算机上再现肠道的立体结构;
为医生精准的定位病变,排除漏诊,提供可视化的导航支持
此项技术是内镜机器人的导航基础,应用范围较广,因涉及到定位传感器等部件,需要与国际超一流遥感技术对接,预计开发周期较长。

应用场景

本公司产品适用于医院内镜中心,与各种品牌型号电子肠镜设备均可配合,在显示器上同步显示肠镜画面,在内镜医生检查的同时,实时提示瘤样病变的位置, 以及掌镜的安全性和清晰度等;检查完成后,客观记录各项统计数据,保存视频及图片,供医生回顾。